1 、了解介电常数的相关知识和其相关应用。
2 、掌握测量介电常数的相关原理与测量方法。
3 、熟悉掌握课本知识,应用所学知识。
介电常数是电介质的一个材料特征参数。
用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电极构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,其电容量为:
D
为极板间距,
S
为极板面积,
ε即为介电常数。材料不同ε也不同。在真空中的介电常数为
ε
0
。考察一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,通常是看相对介电常数,即与真空介电常数相比的比值
ε
r
。如能测出平行板电容器在真空里的电容量
C1
及充满介质时的电容量
C2
,则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即为
然而
C1
、
C2
的值很小,此时电极的边界效应、测量用的引线等引起的分布电容已不可忽略,这些因素将会引起很大的误差,该误差属系统误差。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,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。
仪器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高频谐振法,并提供了通用、多用途、多量程的阻抗测试。它以单片计算机作为仪器控制,测量核心采用了频率数字锁定,标准频率测试点自动设定,谐振点自动搜索, Q 值量程自动转换,数值显示等新技术,改进了调谐回路,使得调谐回路的残余电感减至低,并保留了原Q 表中自动稳幅等技术,使得新仪器在使用时更为方便,测量值更为准确。仪器能在较高的测试频率条件下,测量高频电感或谐振回路的 Q 值,电感器的电感量和分布电容量,电容器的电容量和损耗角正切值 .
1、 本仪器适用于 110V/220V,50Hz ±0.5Hz 交流电 , 使用后要检查市电电压是否合适 , 最好采用稳压电源 , 以保证测试条件的稳定 。
2、 开机预热 15 分钟,使仪器恢复正常后才能开始测试。
3、 取出附带支架,将样品夹入两极板之间,在选择适当的辅助线圈插入电感接线柱,用引线将支架连接至仪器电容接线柱。
4、 根据需要选择振荡频率 , 调节测试电路电容器使电路谐振 ( Q 值最大)。
5、 记录支架上的刻度 X ,并将样品从支架的两极板中取出,调节两极板间距离,使其恢复至 X 。
6、 再调节测试电路电容器使电路谐振 , 这是电容为 C ,可直接读出 Q ,并且 Δ Q= Q-Q
7、 用游标卡尺量出试样的厚度d (分别在不同位置测得两个数据,在取平均值),直径 Φ 一般取铜板的直径( Φ= 30mm )。
实验结果
1、 电压或频率的剧烈波动常使电桥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,所以测定时,电压和频率要求稳定,电压变动不得大于 1% ,频率变动不能大于 0.5% 。
2、 电极与试样的接触情况 , 对 tan δ 的测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,因此电极要求接触良好、均匀,而厚度合适。
3、 试样吸湿后 , 测得的 tan δ 增大 , 影响测量精度 , 应严格避免试样吸潮 。
1、 测试环境对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正切值有何影响,为什么?
答:温度和湿度对测试结果有影响。高湿的作用使水分子扩散到高分子的分子间,使材料的极性增强,同时潮湿的空气作用于材料的表面,会使材料表面形成一个水膜层,它具有离子性质,增加表面电导,会使和 tg 增加。有的材料具有多重转变,在同一频率下,其介电性能随温度变化很大,特别是在松弛区变化剧烈,因而必须规定标准的温度,以进行标准化测量。
2、 试样厚度对介电常数的测量有何影响 , 为什么 ?
答:
,试样厚度越大,介电常数越大。
3、 电场频率对极化 、 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有何影响 , 为什么 ?
答 :低频交流变电场下,所有极化均有足够时间发生,这时介电常数最大。在高频交变电荷下跟不上外电场变化,介电常数变小。频率处于上述两种电场之间,取向虽能跟上电场的变化,但不同相落后。发生滞后现象,有介质损耗,介电常数处于中间值
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