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13699145010
article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69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高压绝缘电气设备的高电压击穿实验介绍

69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高压绝缘电气设备的高电压击穿实验介绍

更新时间:2024-04-01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971

电力系统中的高压 电气 设备,除了承受长时期的工作 电压 作用外,在运行过程中,还可能会承受短时的过 电压 和操作过 电压 的作用。高压试验就是用来检验高压 电气 设备在过 电压 和操作过 电压 作用下的 绝缘 性能或保护性能。由于高压试验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, 电气 设备的交接及预防性试验中,一般不要求进行高压试验。

电压 试验采用全波 电压 波形或截波 电压 波形,这种 电压 持续时间较短,约数微秒至数十微秒,它可以由 电压 发生器产生;操作 电压 试验采用操作 电压 波形,其持续时间较长,约数百至数千微秒,它可利用 电压 发生器产生,也可利用变压器产生。许多高 电压 试验室的 电压 发生器既可以产生 电压 波,也可以产生操作 电压 波。本节仅将产生全波的 电压 发生器作一简单的介绍。

_MG_3608_副本.jpg


电压 发生器是产生 电压 波的装置。如前所述, 电压 波形是一个很快地从零上升到峰值然后较慢地下降的单向性脉冲 电压 。这种 电压 通常是利用高压电容器通过球隙对电阻电容回路放电而产生的。图 3-27给出了 电压 发生器的两种基本回路:回路1见图3-27(a)和回路2见图3-27(b)。

image.png

3-27中的主电容C 1 在被间隙G隔离的状态下由直流电源充电到稳态 电压 U 0 当球隙 G被点火 击穿 后,主电容C 1 上的电荷一方面经电阻R 2 放电,同时C 1 通过R 1 对负荷电容C 2 充电,在被试品上形成上升的 电压 波前。当C 2 上的 电压 波充电达到最大值后, 反过来经 R 1 C 1 一起对R 2 放电,在被试品上形成下降的 电压 波尾。被试品的电容可以等值地并入电容C 2 中。一般选择R 2 R 1 大得多得多,这样就可以在C 2 上得到所要求的波前较短(时间常数R 1 C 2 较小)而波长较长(时间常数R 2 C 1 较大)的 电压 波形。输出 电压 峰值U m U 0 之比,称为 电压 发生器的利用系数 η 。由于U m 不可能大于由电容上的起始电荷U 0 C 1 分配到(C 1 +C 2 )后所决定的 电压 ,即

image.png 故得

image.png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-20)

可见,为了提高 电压 发生器的利用系数,应该选择 C 1 C 2 大得多。

如上所述,由于一般选择 R 2 C 1  R 1 C 2 在回路2中,在很短的波前时间内,C 1 R 2 放电时,对C 1 上的 电压 没有显著影响,所以回路2的利用系数主要决定于上述电容间的电荷分配,即

image.png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-21)

而在回路 1中,影响输出 电压 幅值U m 的,除了电容上的电荷分配外,还有在电阻R 1 R 2 上的分压作用。因此,回路1的利用系数可近似地表示为

image.png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-22)

比较式 (3-21)及式(3-22)可知, η 2 η 1 ,所以回路2称为高效率回路。由于回路2具有较高的利用系数,在实际的 电压 发生器中,回路2常被采用,作为 电压 发生器的基本接线方式。

下面就以图 3-28回路2为基础来分析回路元件与输出 电压 波形的关系。

image.png

为使问题简化,在决定波前时,可忽略 R 2 的作用,即把图 3-27回路2简化成如图3-28(a)所示。这样,C 2 上的 电压 可用下式表示

image.png 3-23)

image.png

式中 τ 1——决定波前的时间常数。

根据波视在波前 T 1 的定义(详见第一章第四节),可知当 t =t 1 时, u (t 1 )=0.3U m t =t 2 时, u (t 2 )=0.9U m 。即

image.png

image.png 3 - 24

image.png

image.png 3 -25

式( 3 -24 )除以式( 3 -25 )得

image.png

而波前时间

image.png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-26)

同样,在决定半峰值时间时可忽略 R 1 的作用,即把回路简化成如图3-28(b)所示。这样,输出 电压 可用下式表示

image.png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-27)

image.png

式中 τ 2 ——决定半峰值时间的时间常数。

根据半峰值时间 T 2 的定义(详见第一章第四节),可以列出方程式

image.png

由此得

image.png          (3-28)

应当指出,式 (3-26)及式(3-28)的关系是在略去了许多影响因素(其中包括回路电感的影响)以后近似推出的。根据较详细的分析计算和在实际装置上测量校验的经验,推荐使用下述修正的公式。

image.png   (3-29)

当回路电感较大时,上式中的系数取较小的值。上述两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 电压 发生器的参数和调整 电压 发生器的输出 电压 波形。

由于受到整流设备和电容器额定 电压 的限制,单级 电压 发生器的最高 电压 一般不超过 200~300kV。但实际的 电压 试验中,常常需要产生高达数千千伏的 电压 ,就只有多级 电压 发生器才能做到了。多级 电压 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简单说来就是利用多级电容器在并联结线下充电,然后通过球隙将各级电容器串联起来放电,即可获得幅值很高的 电压 。适当选择放电回路中各元件的参数,即可获得所需的 电压 波形。

3-29所示为多级 电压 发生器的电路图。图中,先由工频试验变压器T经过整流元件V和充电电阻R ch 、保护电阻R b 给并联的各级主电容C 1 C 3 充电,达稳态时,点1、3、5的电位为零;点2、4、6的电位为 - U 0 ,充电电阻R ch 波尾电阻R 2 阻尼电阻R g 各级球隙G1~G4的放电 电压 调整到稍大于U 0 。当主电容充电完成后,设法使间隙G1点火 击穿 ,此时点2的电位由 - U 0 突然升到零;主电容C 1 G1和R c h1 放电,由于R ch1 的阻值很大,故放电进行得很慢,且几乎全部 电压 都降落在R ch1 上,使点1的电位升到+U 0 。当点2的电位突然升到零时,经R ch4 也会对C p4 充电,但因R ch4 的阻值很大,在极短的时间内,经R ch4 C p4 的充电效应是很小的,点4的电位仍接近于 - U 0 ,于是间隙G2上的电位差接近于2U 0 ,促使 G2 击穿 G2 击穿 后,主电容C 1 通过串联电路G1 C 1 R g 2 G2对C p4 充电;同时又串联C 2 后对C p3 充电;由于C p4 C p3 的值很小,R g 2 的值也很小,故可以认为G2 击穿 后,对C p4 C p3 的充电几乎是立即完成的,点4的电位立即升到+U 0 ,而点3的电位立即升到+2U 0 ;与此同时,点6的电位却由于R ch6 R ch5 的阻隔,仍维持在原电位-U 0 ;于是间隙G3上的电位差就接近3U 0 ,促使G3 击穿 。接着,主电容C 1 C 2 串联后,经G1、G2、G3电路对C p6 充电;再串联C 3 后对C p5 充电;由于C p5 C p6 极小,R g2 R g3 也很小,故可以认为C p6 C p5 的充电几乎是立即完成的;也即可以认为G3 击穿 后,点6的电位立即升到+2U 0 ,点5的电位立即升到+3U 0 P点的电位显然未变,仍为零。于是间隙G4上的电位差接近达3U 0 ,促使G4 击穿 。这样,各级主电容C 1 ~C 3 就被串联起来,经各组阻尼电阻R g 向波尾电阻R 2 放电,形成主放电回路;与此同时,也经R 1 C 2 和被试品电容充电,形成 电压 波的波前。

image.png

与此同时,也存在着各级主电容经充电电阻 R ch 、阻尼电阻R g 和中间球隙G的局部放电。由于R ch 的值足够大,这种局部放电的速度比主放电的速度慢很多倍,因此,可认为对主放电没有明显的影响。

中间球隙 击穿 后,主电容对相应各点朵散电容 C p 路中总存在某些寄生电感,这些杂散电容的值又极小,这就可能会引起一些局部振荡。这些局部的振荡将叠加到总的输出 电压 波形上去。为消除这些局部振荡,就应在各级放 回路中串入一阻尼电阻R g ,此外,主放电回路本身也应保证不产生振荡。

电压 是非周期性的快速变化过程。因此,测量 电压 的仪器和测量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瞬变响应特性。 电压 的测量包括峰值测量和波形记录两个方面。目前常用的测量 电压 的方法有: ①测量球隙;②分压器一峰值 电压 表; ③分压器一示波器。球隙和峰值 电压 表只能测量 电压 的峰值,示波器则能记录波形,即不仅能指示 电压 的峰值,而且能显示 电压 随时间的变化过程。

北京中航时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
  • 联系人:石磊
  • 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1号
  • 邮箱:zhsdyq@163.com
  • 传真:86-010-80224846
关注我们
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

扫一扫
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 © 2025 北京中航时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:冀ICP备56468797号-1sitemap.xml
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